欢迎访问黄山市信达丝线有限公司

黄山人物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黄山南北 > 黄山人物

客户服务热线
0559 - 5521022
徽州“印人”胡晓星
发布时间:2018-01-26   阅读次数:1754次  

徽州印人胡晓星

黄山晨欣撰稿



胡晓星是我的老乡、兄长、朋友、老师。说起跟他的认识,倒还真的有些值得回味!大约是在八十年代中期,我从《黄山旅游杂志》上看到他的篆刻作品,极见功底,钦佩之心油然而生。一了解,他还是我的黟县老乡,现在祁门县闪里区文化站工作。我当时对篆刻颇有兴趣,热情很高,加上自己初生牛犊不畏虎,考虑问题也简单,便写了一封信去联系,内附了我刻的宝牧斋步聪室二印向他讨教。由于素昧平生,我也是投石问路,对他会不会给我回信,当时并无把握。欣慰的是约过了半个月,我收到了他的回信,除对我所刻二印作了详细的点评外,并对如何学习篆刻,提出了自己的见解,这让我茅塞顿开,获益匪浅。从始,便对他留下了较深的印象。

后来,他从祁门调往市文化局文物管理处工作,我们的接触便慢慢地多了起来,了解也进一步深入。他学习书法篆刻,始于1958年读小学时,是在其父亲的督促下进行的。文革中,他找到了一本《怎么刻印章》,便跟着系统练习。后来他又寻访到了《上海博物馆藏印》、《故宫博物院藏印》、《十钟山房印举》、《二百兰亭斋藏印》等印谱,更是如鱼得水,废寢忘食地沉浸其中。他先后临摹了2000余方古汉印,把能找到的汉印谱全部都摹刻了一遍,刻时稍有不中意者立即磨掉重刻,直至满意为止。他对浙、皖、黟山诸流派都进行过深入的研习,故能博采众家之长,形成自己的独特风格。他书法各体皆能,尤长于篆、隶。初学颜、柳,后多致力于钟鼎、石鼓、简帛及汉碑,有着扎实的功底。八十年代,他跟李刚田认识后,两人交往密切,十分投机,在李刚田的指点下,他的书刻艺术进步很快,不仅加入了安徽省书法家协会、安徽省篆刻家协会、安徽省考古学会。作品还入选《安徽现代篆刻选集》、全国文博界书法篆刻展,刊载于《书法》《书与画》等杂志,入载《中国印学年鉴》(西泠印社编辑出版)等。

胡晓星出生于1946年,黟县人。早年自号茹苦斋主,五十后改晚趣轩主,是一个很有个性与特色的人。他为人很低调,但却又很清高;很内敛,但却又很实在;很用功,但却不喜张扬,很有思想,但却不愿表露 。他对自己的作品很珍惜,从不轻易拿出去,但有时却又主动送人。他的性格有点怪僻,与现实格格不入,颇似旧时的遗老遗少。但他与我的关系一直不错,可能与我们是老乡有关,另加上其子也在电力系统工作,所以关系更进了一层。他为我刻印颇多,如:黟山晨欣程新又名忻字晨欣号倦夫宝牧斋珍藏牧甫遗墨黟山晨欣珍藏晨欣手拓等。其中我最满意的是仿黟山风格的宝牧斋珍藏牧甫遗墨与鸟虫篆黟山晨欣二印。至今仍时常钤用。我因爱好收藏,他对我也很支持,除赠送过我一套乡先贤卢琪书法小四屏外,还曾将一方大吉祥旧印以及他过去所刻愧作牧甫同乡印送我收藏。对于他自刻的这方印,有人认为印文不妥,值得商榷!实误解了其本意,这里面含有谦逊的成分在内。黄牧甫为篆刻大家,是家乡的骄傲,他虽也为黟县人,也爱篆刻,但无法达到与黄牧甫一样的成就,自惭不如!故刻此以自勉也。
胡晓星自幼学习书法篆刻,研习金石学、古文字学,至今凡五十余载,笔耕未辍。其主张厚积薄发,讨百家之米,煮成自家饭;耐得寂寞,忌急功近利,故作品中规中矩,不哗众取宠,不做作,不取巧;灵动中追求厚实,自然中体现雅致,面目多样,不拘一格,颇具名家风采,深受行家追捧。

他于古建筑也颇下过一番功夫,早年徽州地区文化系统普查古建筑的学习教材《古建筑基本知识》,就是他亲自编写的,由于深入浅出,图文并茂,深受大家好评!1992年他调往市文化局文物管理处,后又调至黄山市博物馆任副馆长,与他有这方面的研究与造诣,也是有一定关系的。

胡晓星是个与世无争的人,退休以后跟外界接触更少,但由于他有书法篆刻为伴,所以他很充实、很惬意、很知足!随着年龄的增长,探索的深入,用功的持续,他现在的作品已臻人书俱老的境界,我相信:他的篆刻,将会在徽州篆刻史上,留下应有的痕迹!

上一条:山村匠人(组诗)

下一条:黟县高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