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黄山市信达丝线有限公司

徽州民俗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黄山南北 > 徽州民俗

客户服务热线
0559 - 5521022
一半秋山带夕阳
发布时间:2017-11-27   阅读次数:1756次  



一半秋山带夕阳

王冰

朋友聚会,每有新人参加,当得知我是安徽人时,大都会寒暄:“皖南确实很美!”起初我总坦言相告,还没去过哩,话一出口,就从对方的尴尬里读出了自己的无趣与短识。

择时不如撞日。“十一”假期,恰好在国防大学学习,作为学员,无需留校值班,难得休个囫囵假。工作在合肥的汪同学和家在合肥的胡同学相约去皖南一游,感受古徽州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第一站先游黄山,103日晨,黄山依然沉睡,山下却灯火阑珊,游客排着长龙等待上山。或许美是一种教化和慑止,那一刻,人们状若朝圣,没有惯常的喧嚣、拥挤与插队,兴奋与肃穆、急切与秩序圆润通融。

及至登山,雨雾扑面而来,天地一派空濛,烟岚过处,一切变得圣洁脱俗,不染风尘。我想,至少在黄山,“云里雾里”这个词蘸满褒义,“霾”给“雾”带来的污名也应予清洗。如果说松、黄山松是迎纳四方宾朋的门面、门童,那么雾、黄山雾才是主载、主人,一石一溪、一草一木,都是她的家当和族员。辛勤的主人在为每件物品拂拭尘埃,滋润光华,为每位族员轻裁霓裳,扮靓姿容。

承蒙天眷。当日,景区出现了罕见的双彩虹,为天下第一奇山平添一袭鲜亮,苍黛的岩峰披挂光晕,四绝三瀑饱含灵光,我仿佛被施了魔法,身心一点点沦陷。乘缆车下山,别有一番风韵,脚下枫树的浅红,黄栌的淡黄,槠树的褐色,乌桕的深红,竹叶的浅绿,银杉的深绿,静静地等待着秋天的到来。山风掠处,耳际仿若李易安在低吟:“谁怜流落江湖上,玉骨冰肌未肯枯”。及至山脚,回望旅程,想起旅行家徐霞客登临黄山时的赞叹:薄海内外之名山,无如徽之黄山。登黄山,天下无山,观止矣!

与黄山景区游融为一体的标配路线是看古村——并列为世界文化遗产皖南古村落西递宏村。宏村被誉为中国画里的乡村,画布外的宏村,烟火气息浓烈,披红挂绿,有着一塌胡涂的泥塘里的光彩和锋芒(鲁迅语)。拨开现代科技之手,息声、沉潜、探究、辨识,在宏村的浮华与浅表之下,古意暗流涌动,其光彩和锋芒是从骨子里散发出来的”——一种已经消失或正加速消失生活的复活。太多的景观再造、建筑复古及其所谓的文化重现、内涵重塑,可谓煞费苦心,甚至不惜编造杜撰帝王神仙传说、生拉硬拽历史文化名人以壮声威,却独独不见人气——先人曾经生活过的烟火气息。宏村包括其它的一些古镇、古城以及古迹,都是先人聚居生息之地,是人欢马叫的喧嚣所在,或漕运码头或交通驿站或商旅重地或兵事要冲,弥漫在当年空气里的是鸡鸣犬吠中升起的袅袅炊烟、马队过去飞扬的尘土、贩夫走卒热烘烘的汗臭甚或是刀光剑影里寒颤的血腥,景观的生机是从这些气息中自然生发而非人工制造出来的。漫游宏村,感受到的是被时光遗弃的生活方式的复活,一种充满烟火气息的古老意韵。

宏村之于西递,一炽热、一安静,一张扬、一内敛,一华丽、一古朴。西递有着浓郁的皖南地域的古风幽光,洇漫着桃花源里人家的古朴典雅,雾雨蒙蒙里,水洗的天色下,初秋的花叶间,就连鸟语虫鸣仿佛都透着古韵。

最能代表宏村、西递悠远历史文化的,非宗祖祠堂莫属。胡同学在前引领,我们走进胡氏宗祠,他合十颔首,三鞠深躬,辑辑到底。说起胡氏历史上的“真李假胡”之说和“明经胡氏”之称,以及家族世代传承中形成的家风家规,胡同学神情庄严而骄傲。踏入汪氏祠堂,汪同学介绍起家族的源流与开枝散叶,蔓络如打印的表格清晰。我依稀看到他的仍旧活在各自的历史段落里,从未逝去,时间只是化作了距离。

这让我有些心情复杂。面对他们几百年前的先祖栩栩如生的造像,我的先人是什么样的模样?我的爷爷,他是我记忆里最早的祖先了,再往前,我不知道,不知他们的名字,不知道他们的面影。行走在传统堆叠的古镇,深感自己精神来源短暂而单一,不由得想起《醒世恒言.张淑儿巧智脱杨生》:“六人里头,只有刘、蒋二人家事凉薄些儿,那四位却也一个个殷足。”“家事凉薄”,似一股寒意将我包裹,雾雨掩饰下我拭去了眼角的清泪。

皖南之行短暂而充实,返校途中,打开手机,朋友圈秋意汹涌,关于秋的美文佳句爆屏,真乃秋江水寒“机”先知。与我心最有戚戚焉的还是宋代寇准《书河上亭壁》中的名句:一半秋山带夕阳。而那一半见不到阳光的秋山里,那些被贬的草木,遮蔽的过往,深藏的故事,或许是留在诗人心底永远的怅惘和追忆吧。

姓名:王冰       单位:原济南军区政治部

地址:山东省济南市英雄山路

邮编:250002              

邮箱:15666976653@163.com

微信号:tudiye12345678

简介:王冰,安徽涡阳人,1974年出生,1993年底入伍,任军、师组织干事、副处长,军区政治机关处长等,在《人民日报》《解放军报》《文艺报》《前卫文学》《江淮风纪》《江淮法治》等百余家报刊发表作品400多篇近百万字,多次获全国全军征文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