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徽州,民间建筑艺术相当发达,建房有别具一格的传统旧俗。择黄道吉日,竖屋架,钉椽盖瓦都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其中“赞梁”,“祭梁”,“上梁”等,场面隆重而又热闹,且有浓郁的祭神色彩,至今仍在乡间沿袭。
由于徽州地处皖南山区,木材资源丰富,凭借这一条件,民居建筑自古至今一直以木结构为主流。以每一座单体民居来说,条石承载屋身的重量,此为“屋基”;中间一层是木结构的屋身,四周用砖块砌成墙壁;最上面一层是瓦顶,这样就形成了一座民居。走进民居之内,石墩立着木柱,木柱上架以梁、枋、斗拱、桁条、椽子,组成承托屋盖的屋架,屋顶盖瓦。从外观看白色的墙壁很漂亮,其实并不承负大的重量,只起间隔内外、遮风挡雨以及防止侵袭的作用。
“偷梁”乃庆祝活动的开始。仪式所用的“正梁”在徽州民居木架结构中,是“屋神”的象征,忌人跨越践踏和玷染污秽,在抬运的过程中,“正梁”不可落地。运到房前,恭恭敬敬地架在预备好的一对“座马”上。耐人寻味的是,古时所用的这根“正梁”必须是从山上偷砍来的,自家的不行,也许这也是徽州人进财的思维观念吧。要是偷伐被树的主人发觉后,树主当然会当众骂街,这反被认为是“越骂越发”的吉兆。树的主人虽然骂街,却并不上门索赔取闹,因为“偷梁”这一风习在徽州由来已久。
“开梁”。正梁需经木匠师傅精心制作,两端分别写上“文东”、“武西”,寓意着主人发家指日可待;两端内外侧雕饰月形花纹,称为“开梁”,尔后在梁上披大块红布,两端各插一束金花,梁中间插插“万年青”,寓意万古常青。
赞梁,赞梁时要焚香燃烛。房屋主人要对正梁行跪拜大礼,礼毕后木匠师傅便开始赞梁。赞词都是祝福主人吉利和颂扬鲁班先师的话,每唱一句,众人都要唱一声“好啊!”此为“接口彩”。如:“金斧响到东,文武在朝中,金斧响到西,福寿与天齐”。
“祭梁”是整个仪式过程中最具神话色彩的。开祭时,木匠师傅手持酒壶,先夸主人的酒壶是“千两黄金好打成”,又称壶中之酒是杜康所酿,接着祭天、祭地、祭梁。木工大师傅手持柄斧霍霍向大公鸡脖子抹去,一边用鸡血祭梁,一边朗诵道:“手持金鸡似凤凰,生得头高尾又长,头高顶得千担米,尾长挂得万担粮。金鸡不是凡家鸡,王母娘娘孵小鸡,一更二点它不叫,三更四点它不啼,金鸡正好五更啼。文官听到金鸡叫,正是上朝时;武官听到金鸡叫,正是点兵时;王母娘娘听到金鸡叫,正是桃花绣朵时;东家听到金鸡叫,正是架梁时。鸡血点梁东,代代儿孙享恩荣;鸡血点梁西,代代儿孙穿朝衣;鸡血点在梁中央,荣华富贵万年长”。后将鸡往地上一抛,念道:“金鸡落地,大吉大利”。
祭梁礼毕,开始正式上梁。木匠师傅将两只装满五谷的红布小袋挂在正梁两头,让梁徐徐上升,这时,鞭炮响起,锣鼓齐鸣。待正梁架稳,木匠便站在屋架上向东南西北中五个方向撒五谷,边撒边唱赞词,众人也齐声赞贺。两只袋的剩余谷物,一只存放梁头,另一只从梁上放下,交由主人放入谷仓,预兆来年五谷丰登。接着,又在正梁上挂八角大锤两对。此时,屋主人站在高处向众人抛撒糖果和小八角锤,大家你争我夺,讨得更多彩头。
上梁仪式结束,撤去供品,在鞭炮声中上梁,木匠又有一番礼赞,众人齐声叫好。
上梁之日如遇天落雨,主人会喜上加喜。因俗称“屋宇要雨”,新屋竖起之日就能“檐口出水”是吉祥的预兆。(仲晓收集)
上一条:安徽最早书院创建者生平略考
下一条:徽州民俗“踏桥”:和尚踏桥不登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