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黄山市信达丝线有限公司

徽州民俗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黄山南北 > 徽州民俗

客户服务热线
0559 - 5521022
声名远播的西递家规
发布时间:2018-05-05   阅读次数:1804次  

声名远播的西递家规

朱来平

近日,中纪委监察部网站在其“中国传统中的家规”板块推出了《古徽西递传瑰宝  千年家训扬清风》,让更多的网民通过精美的视频和紧凑的文字介绍,了解西递这个古村落的历史和西递胡氏家规的“温情和智慧”。

天生尊贵的李唐皇族血统,让西递胡氏显得不同寻常。美丽幽静的徽州大好山水,赋予了西递这个村子一种灵气。西递胡氏家族聚族而居,把村落精巧布局成一艘航船,在历史的汪洋里,一直扬帆向前。他们读书、营商,注重“效好”;创业、守成,“知难”而进。经过数百年的发展,西递赢得了“自入桃源来,墟落此第一”的美誉。200011月,它作为“中国古村落的杰出代表、徽文化和典型地方文化特色的具体体现、中国民间建筑艺术的宝库”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这让西递成为向世界讲述中国故事的一扇窗口。

认识西递,从西递胡氏家规开始,是一个很好的视角。重温西递胡氏家规,在今天仍然有强烈的现实意义。

西递胡氏家规,内容充实,形式多样。西递胡氏族人一贯重视文化,始终把教育和读书列为首位,谓“读书起家之本”;把“孝悌忠信,礼义廉耻”等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作为做人的终生准则。他们还善于借助建筑样式、厅堂装饰、漏窗设计等形式,来实施家庭教育,把自己对子孙的教育愿望无声地表达出来。那古民居中天井的建筑结构,不就是在告诫生活在家里的孩子,不要成为“井底之蛙”,一辈子蹲在家里“坐井观天”吗?那镌刻着“步蟾”二字的题额,也是寄希望于子孙,要用心业儒,将来能在科举道路上获取功名,实现“蟾宫折桂”的美好愿望。那些悬挂厅堂两边的楹联,如“几百年人家无非积善,第一等好事只是读书”;“传家有道惟存厚,处世无奇但率真”等等,不是在教育子孙后代要好好读书,老实做人吗?还有那当作中堂悬挂的《朱子治家格言》,也是难得的家庭教育的好教材。生活在家里的孩子,天天望着天井,看着题额,读着这些楹联和中堂,终有一天,会领悟出其中的道理来,因而从中受到有益的教育。

在对子女进行教育的问题上,西递人注重言传身教,以身作则,力求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达到教育的目的。西递子民胡贯三,江南六大首富之一,是道光朝小皇子太傅曹振雍的亲家。他继承父祖遗训,乐善好施,除了捐资修建了歙县太平桥、休宁齐云山登封桥以及黟县渔亭永济桥外,还带头捐助重资倡建了黟县碧阳书院和西递村口的明经胡氏始祖昌翼公的明经祠,同时还修造了休、祁、黟三县九处大路160余里。像胡贯三一样的西递富商济困助贫、热心公益事业,谱牒记载颇多。凡此“惠及乡里”的种种义举,客观上起到积极的教育作用,教育子孙应该积德行善,助人为乐。

这种独特而富有成效的家族教育,显示出西递人着眼未来的超前的教育理念。他们把培养教育子孙的人生重任,对子孙的殷切期望,通过含蓄而无声的形式传达出来。“润物细无声”,让人潜移默化,在不知不觉中,得到教育与启迪。惟有如此,才使人更容易接受,对人的影响更为深刻,其教育的功效更为持久。

当重教育勤读书成为西递胡氏家族的风尚以后,族人中不断涌现出清官廉吏则是一种必然。矗立西递村口的巍峨牌坊,以另一种方式呈现出这种必然。西递子民胡文光为官三十二年,政绩卓著,深得朝廷嘉许。明万历六年(1578年),明神宗恩准胡文光在家乡建造一座功德牌坊以光宗耀祖。然而一直清贫的胡文光只带着圣旨回乡。后来西递胡氏族人自愿捐款为这位清官建造功德牌坊,激励族人以胡文光为楷模,考取功名,清廉为官。清朝时,西递人胡元熙从小接受“守身如执玉,积德胜遗金”的祖训,在外做官几十年,清廉为官、克己为民,在当地留下了很好的政声。

西递胡氏家规,是一部生动的教材。它所倡导的“读书起家之本,勤俭治家之源,和顺齐家之风,谨慎保家之气,忠孝传家之方”等等,也是我们当下所需。或许,这正是西递胡氏家规得到如此关注和青睐的根本原因所在。